上海昕瑞仪器仪表有限公司

水质中氨氮分析采用什么原理

2025-11-08 类型:技术支持
水质中氨氮的分析主要基于氨氮与特定试剂发生化学反应,通过检测反应产物的物理或化学性质变化来确定氨氮含量。常用的分析原理包括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、水杨酸分光光度法、电极法及蒸馏-滴定法,以下为具体说明:

一、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(GB 5750.5-2023标准方法)

  1. 原理
    氨氮在碱性条件下与纳氏试剂(碘化汞和碘化钾的碱性溶液)反应,生成黄棕色胶态化合物(二汞合铵碘化物)。该化合物的颜色深浅与氨氮含量成正比,通过分光光度计在42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,可计算氨氮浓度。

  2. 反应式

(生成物为黄棕色胶体)

  1. 特点
    • 优点:操作简便、灵敏度高(检测下限可达0.025mg/L),适用于地表水、地下水及生活污水的氨氮测定。
    • 缺点:纳氏试剂含汞,需注意废液处理;水样浑浊或有色时需预处理(如蒸馏或絮凝沉淀)。

二、水杨酸分光光度法(GB 5750.5-2023替代方法)

  1. 原理
    在硝普钠(亚硝基铁氰化钠)存在下,氨氮与水杨酸盐和次氯酸离子反应生成蓝色化合物(靛酚蓝)。该化合物在697nm波长下有最大吸收,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计算氨氮浓度。

  2. 反应式

  1. 特点
    • 优点:试剂毒性低(无汞),适用于清洁水样及需要低检测限的场景(检测下限0.01mg/L)。
    • 缺点:反应条件较严格(需控制pH、温度),水样中含氯胺或铁离子时可能干扰。

三、电极法(快速检测方法)

  1. 原理
    使用氨气敏电极或铵离子选择电极,通过测量电极电位变化直接测定氨氮浓度。氨气敏电极基于氨气通过透气膜进入电极内部,改变电极电位;铵离子选择电极则直接响应溶液中的铵离子。

  2. 特点

    • 优点:操作快速、可现场检测,适用于实时监测或应急分析。
    • 缺点:电极需定期校准,易受温度、pH及离子强度影响;检测下限较高(通常>0.1mg/L)。

四、蒸馏-滴定法(高浓度水样适用)

  1. 原理
    将水样调至碱性后蒸馏,释放出的氨氮被硼酸溶液吸收,再用标准酸溶液(如硫酸或盐酸)滴定吸收液中的氨,以指示剂颜色变化(如甲基红-溴甲酚绿)确定终点。

  2. 反应式

  1. 特点
    • 优点:适用于高浓度氨氮水样(如工业废水),结果准确。
    • 缺点:操作繁琐、耗时较长,需严格控制蒸馏条件。

五、方法选择依据

  1. 水样类型
    • 清洁水样(如地表水、地下水):优先选用纳氏试剂法或水杨酸法。
    • 高浓度或含干扰物水样(如工业废水):需蒸馏预处理后滴定。
    • 现场快速检测:选用电极法。
  2. 检测限要求
    • 低检测限(<0.1mg/L):水杨酸法或纳氏试剂法。
    • 高浓度(>10mg/L):蒸馏-滴定法。
  3. 环保与安全
    • 避免使用含汞试剂时,选择水杨酸法或电极法。

六、干扰与消除

  1. 常见干扰物
    • 金属离子(如Fe²⁺、Mn²⁺):可加入酒石酸钾钠掩蔽。
    • 余氯:加入硫代硫酸钠还原。
    • 浑浊或色度:蒸馏或絮凝沉淀预处理。
  2. pH控制
    • 纳氏试剂法需pH 10.5~11.5;水杨酸法需pH 11.7~12.3。
新闻中心 查看更多
  • [2025-11-08] 水质中氨氮分析采用什么原理

    水质中氨氮的分析主要基于氨氮与特定试剂发生化学反应,通过检测反应产物的物理或化学性质变化来确定氨氮含量。常用的分析原理包括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、水杨酸分光光度法、电极法及蒸馏-滴定法,以下为具体说明: